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6503
6461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要说清明节的起源,首先就要提到寒食节。寒食节又称禁烟节,至少在西汉就已形成。最初,节日日期及时长都不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也有说法是在清明前两天,其间禁火,要吃冷食。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扫墓俗称“压纸”。扫墓时,用石头压上纸钱有重要意义,象征着告诉从坟墓边路过的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这是福州人不管何时扫墓都会有的习俗。

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扫墓后,会折松枝带回家,插在家门口或者显眼的窗台,这是为了向邻居说明自己家里已经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现在大多是折小点的松枝或者系一条黄丝带等。

菠菠粿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青团子

青团子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用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而成。

乌稔饭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

润饼菜

润饼菜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后,有吃润饼的习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欢喜团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馓子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老北京人寒食节常吃的特色食物,包括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等十三样。

寒食粥

寒食粥

寒食粥最开始是麦粥,后来发展出了许多花样,常见的有桃花粥、杨花粥、杏酪等。

子福

子福

晋南一带过节,常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上核桃、枣儿、豆子等,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取名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青精饭

青精饭

青精饭是江苏地区寒食节常吃的食物,青精饭是用乌饭树叶的汁把糯米染成乌青,再蒸制而成,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因其颜色乌青,又称乌米饭。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主办 济源文明网 2022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