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 主办
济源示范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投票启事
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我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根据《关于做好第五届济源市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济文明〔2019〕4号)要求,我区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基层评选、群众自荐、资格审查、评委会初评等环节,初步确定了20名候选人,现将其优秀事迹在济源日报、济源文明网予以公示。同时,本次活动将通过济源日报、济源晨报及所属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欢迎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
(投票日期为2019年12月18日-12月22日)
济源示范区第五届道德模范评委会办公室
2019年12月16日
济源示范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第一类:助人为乐
大爱无国界——人民医院医疗援助集体(援赞比亚)助人为乐事迹
2018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王永红、原中发、韩丽、王志平四人自愿参加中国第20批援赞比亚医疗队,为赞比亚人民提供了近13个月的医疗援助服务。赞比亚贫穷落后,资源匮乏,传染病猖獗,职业暴露随时会发生,但为了中赞人民的友谊,为了国旗的荣耀,他们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
王永红,韩丽和王志平被分配到赞比亚南方省的一个边陲小镇利文斯顿中心医院进行援助。那里杂乱邋遢的驻地,生活习惯的迥异,语言交流的障碍,以及职业暴露和传染病的恐惧都像一块块巨石压过来。前三个月是最困难的,生活和工作都不顺手,虽然很努力了,总还是不适应。
王永红是一名影像科医生,那里影像诊断医生奇缺,全国也只有几个人,这个医院也只有王永红一个人有执业医师证,所以来了以后诊断任务就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那里的医生开的申请单写得很草,好多还是英文缩写,根本看不懂,他就耐心地向黑人同事们请教。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慢慢地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达科室,打开科室的门和电脑开始工作,科主任夸他的工作作风像一名战士,这是对他勤勉的最好嘉奖。慢慢熟悉以后,工作便得心应手起来,许多诊断很快就能做出。科主任说他的诊断不但快,而且准确。一次,他在检查其他器官时,发现胃壁略有增厚,就下了一个不排除胃癌的诊断,不料过两天,外科主任特意来到放射科告诉他,那个病人做了胃镜,确诊是早期胃癌,准备做手术了,并对他直竖大拇指,说他是最好的中国医生。那里的扫描很不规范,他总是耐心地一点点地去教。科主任和他的同事们也很好学,经常坐在旁边像个小学生一样问这问那,他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他也为能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们感到高兴,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真能教出几个可以诊断的当地医生,那真是善莫大焉,就是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振奋的哪?在一次CT扫描中,他发现一个晚期骨肉瘤的非洲小男孩因家境贫困欲放弃诊治,便召集其他队友一起为小男孩做了捐款,帮助小男孩完成了截肢手术,受到了当地同事的广泛赞誉。
韩丽是一名麻醉医生。赞比亚手术室的设备十分简陋,她从来不敢有一丝懈怠,每次开始麻醉前都会忍不住多次检查,以防不测。非洲是艾滋病高发区,职业暴露是医生面临的最大隐患。在工作不久她就被带血针头刺伤,病人是艾滋病患者!她赶紧领取了阻断药,那是专门防止HIV病毒扩散感染艾滋病的药物。尽管及时服用了抗HIV病毒阻断药,但还是被这次意外推入到极度忧虑和恐惧中。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从没有因此而耽误了上班。值得欣慰的是一个月后复检是阴性,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她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经常白天一人值班,碰到棘手的问题她都能轻松搞定,被当地同事们戏称:Number one。一天ICU打电话求助,一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8岁高龄,急需建立静脉通路,但是血管糟糕透顶,他们仅有一个中心静脉穿刺包,问她能不能帮忙。当她一针见血穿刺好并固定好针后,整个科室响起来掌声。来赞比亚工作后,麻醉科主任就给她说他们想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技术,想让他帮助开展起来,她爽快地答应了,这也正是他来赞比亚的目的。
王志平是一名妇科医生,在接到赴非开展医疗援助的任务后,她不畏难不退缩,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警醒自己。在赞比亚期间对工作尽心尽力,主刀完成剖宫产、宫外孕、腹式全子宫切除、卵巢肿瘤手术、阴式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剥除、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等手术300余例。2018年9月22号下午五点,接到队长紧急安排,距离利文斯顿约一百公里处有四名华人华侨发生车祸,生死不明,正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对于医生来说电话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利文斯顿的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对华人患者进行抢救,并帮忙联系转诊事宜,一直忙到夜里两点,华人朋友乘直升飞机转往南非,紧绷的神经方才得以放松。来赞比亚后,她的父亲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给家里边人下命令:只报喜不报忧。以至于每次和家里边联系都是挺好的,家里一切都好,她深知这好的意义。父亲半夜急诊住院她不知道;孩子的姑姑发生意外,命悬一线,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四十多天,作为一名医生也没有尽上力,那种内疚和自责时刻都锥心刺骨。远在万里之外只能安慰自己:我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家人需要我,现在赞比亚人民也需要我;为了胸前的五星红旗,更为了实践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方针政策,只能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成就大爱。
原中发是一名耳鼻喉科医生,被分到了赞比亚最北边的一个城市恩多拉中心医院。来到驻地,院子被一米多高的杂草包围,屋子被破旧不堪的桌椅占据,连蚂蚁老鼠蟑螂跳蚤也不放过这看似不错的聚会地。这样的生活环境着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想想和家乡的鲜明对比,他不禁流下眼泪。恩多拉是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他工作不久就感染上了疟疾,在恩多拉治疗了十二天,病情未见好转,反而症状加重,为了不耽误治疗,经医疗队、赞比亚大使馆及卫生厅协调后,赶忙转到赞比亚首都经一步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身体刚刚回复就转身投入临床一线工作中,从这以后疟疾症状时轻时重,药物治疗从不间断,每次难受的时候就靠到墙上短暂休息几分钟,继续咬牙投入繁忙工作中。由于他所从事的耳鼻喉科是个职业暴露高危科室,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曾出现三次职业暴露,口服抗阻断药物治疗,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等不良反应。援非的后半年,科室里只剩下他一个医生,即使病痛折磨,他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只是为了胸前的五星红旗。有一名非洲女性患者,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半年余,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咽喉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她听说恩多拉教学医院有中国医疗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我,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左侧会厌根部有一灰白色点状物,可疑喉部异物,遂在间接喉镜下取出1cm长的鱼刺,患者即感不适症状消失,竖起大拇指称赞China doctor very good。同时他还在恩多拉教学医院开展了没有开展过的耳部显微手术、小儿鼾症及鼻内镜手术。印象最深刻的是个耳廓严重畸形患病多年的16岁女孩,曾先后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都无法解决,经过仔细检查诊断后,我给予行耳廓整形手术治疗后,效果非常满意,术毕,科室响起掌声,病人及家属非常感谢,竖起大拇指称赞到:Chinese doctor,very good!Thank you very much,那种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成就感在遥远的非洲更使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援非的13月里,他累计接诊病人2000余例,完成手术200余台。
一群朴实无华的身影在遥远的非洲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医学无国界,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赞歌。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主办
豫ICP备10203745